- +1
张玉林:求索为圆富农梦,躬行情在乡土间
原创 科技信息传播中心 内蒙古科协
张玉林,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扎根农村,熟悉农活,深知农民不易,一心想为农民克服难题,解决困难;也是一名老师,带着自己的团队,走巷串户,到处巡讲,培训农民,解决各种耕种、种植难题;还是一名技术人员,与农研所的专家一起在实验田里反复试验,不断测试,培育出多种新产品,研发出多种新技术;亦是一名接地气的作家,开辟了“老张聊农事”专栏,编辑科技内刊《科技猎乡行》,连续5年受鄂伦春自治旗农牧业局委托编写《鄂伦春自治旗种植业生产指导意见》。
他是当地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领军人物,是连续8年的鄂伦春自治旗优秀科技特派员;他创办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担任鄂伦春自治旗科学技术协会设立的诺敏镇科普乡村e站站长、鄂伦春自治旗教科局设立的“科技特派员暨星火科技12369”服务站诺敏站站长;2018年荣获呼伦贝尔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呼伦贝尔市第八届“乡土人才”奖。
他扎根农村30载,不计回报、不辞辛苦,一心扑在解决农村耕种难题上,带领团队反复试验,培育新产品,承担公益性的科普农技推广,足迹遍布82个行政村。
张玉林在江北村生活了30多年,对村里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村民的所欲所求,贫困户的脱贫着眼点,村里的优势和劣势,他都心中有数。
学生时代,张玉林曾经有过2个梦:成为像袁隆平一样的育种科学家;成为像魏书生一样的教育家。为了梦想,他一直在拼搏,一直在努力。为了实现少年时的科学家梦,他参加了中国农科院开办的中国农民大学农学专业的函授学习,被诺敏镇政府聘为农技员,他伴随着“田间课堂”的足迹走遍了鄂伦春自治旗的农区。张玉林深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但因为农技知识相对匮乏,往往生产投入成本较大,粮食产量、品质却不稳定。解决难题,技术是关键。为了让农猎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2011年,张玉林申请在《鄂伦春报》开辟“老张聊农事”专栏,结合多年积累的种植、养殖经验,编撰了内刊《科技猎乡行》,按照节气讲授传播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无偿提供给农猎民阅读,同时,创建“老张聊农事”科技服务微信群,把每期科技文章转发到群里,随时进行技术答疑,让更多农猎民学习到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农技知识。如今,“老张聊农事”、《科技猎乡行》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共计发行了363期,出版了107期,深受农猎民的喜爱。
在农猎民眼中,张玉林是值得信赖的老师。从2013年开始,张玉林和他的团队每年备春耕时节都到农猎区走村入户义务巡讲,帮助农猎民解答耕作技术难题;农耕繁忙季节在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为种植户现场答疑;农闲季节举办培训班,对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指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利用直播平台为农猎民授课,创新提出“媒介辅导、现场指导+试验示范现场观摩会”科技扶贫新模式,在扶贫工作中获得了明显的成效。
如何通过化学除草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帮助农民为农作物正确选种增产增收,一直是张玉林想要解决的2个技术难题。2013年5月,张玉林与11名乡土人才创办了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主要从事良种繁育、农技植保、农技推广等研究项目。7年来,他带领团队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测试,培育大豆新品种组合350份,研发大豆田化学除草新技术2项、科学施肥新技术1项。这些技术通过科技指导员传授给科技示范户,再由科技示范户培训指导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促进农猎民增收致富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张玉林每年8月份还会在试验田举办现场观摩活动,带领农猎民观察不同品种的大豆抗倒伏性、产量、品质等性状,讲授品种不同的大豆的生育期和可以适用田地,指导农户正确选种。他和他的团队帮助当地农猎民增收100多万元,帮扶的4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江北村曾经戴着“问题村”的帽子,由于没有坚强的村领导班子,一些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玉林临危受命,担负起江北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为了做好江北村这个“班长”,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北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宽阔的水泥街道五横一纵一环有条不紊,街道两侧栽植的云杉与整齐的路灯相互映衬;房屋蓝瓦白墙整齐划一,与白色院墙、绿树呼应,景观别致;村头的景观墙和文化广场格外炫目;最显眼的还属村部综合体,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彩旗飘飘,各式的健身器材与宽阔的活动广场,再加上悦耳的秧歌儿曲,同曈日蓝天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原来频频发生上访的事现在归零了;原来村干部最难最怕组织的村民会现在时常举行了;原来的麻将桌现在变成了发家致富的讨论会了……最重要的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已然变成了自治区级“示范村”;曾经脏乱差的“后进村”跻身呼伦贝尔市“美丽乡村”;村党支部也一跃进入到一类支部行列。
面对村里的巨大变化,张玉林没有止步,他带领团队谋划着新的蓝图。养殖业是江北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但没有摆脱传统桎梏,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硬件设施落后并需亟待改变。江北村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农副产品具有“绿色”优势,但农副产品加工业处于停滞状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户生产缺乏合力,资源浪费严重,投入高产出低是难以破解的瓶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村民喜欢单打独斗,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张玉林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思广益,根据江北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集合有志于创业致富的乡土人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包扶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拟定了产业发展规划,选定了“支部+合作社+贫困户+N”的扶贫模式。
“这几年,科协给我们帮了大忙,组织培训、现场技术指导,有了困难科协都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联系和服务科技工作者是各级科协组织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内蒙古科协宣联部部长杨生华表示,各级科协组织将持续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像在江北村那样,深入农村牧区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绿色循环农牧业科研成果对增产增收的贡献率。加强对贫困地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充分发挥农技协作用,利用乡土人才优势,带动农牧民科学致富。
“为了圆上那个梦,他赌上了一辈子的情……”这首《圆梦》,是张玉林最喜欢的歌,也是他为了乡村振兴、农猎民富裕上下求索的真实写照。33年过去了,虽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改,使命如磐。他始终把农村科技富民事业尤其是科技扶贫事业作为自己无悔的追求,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为已任,发挥着一名乡土人才的光和热。
内蒙古科协科技信息传播中心原创
采写、摄影:周亚军
原标题:《张玉林:求索为圆富农梦,躬行情在乡土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