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陈晴 汤辉 每经编辑:宋思艰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大势所趋。要想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它不仅要求从产业链上进行能源转型,也需要企业、个人、各类活动的碳中和。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
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余机构及企业共同发布《数字空间绿色低碳行动倡议书》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作为一场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低碳办会和实现碳中和的概念,在本次会议中得到落实。
据悉,本次论坛采取了多种方式减少碳排放:
首先,会议期间,组织者与参会者等相关人员的交通、会议等活动上,倡导低碳出行,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尽量减少开车出行;对于重要嘉宾的接送,全程使用新能源汽车接送嘉宾,减少交通碳排放。
其次,本次论坛倡导低碳开会,设计了电子签到系统,实现全程数字化、低碳化;会议还提倡会议材料电子化,减少纸张浪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分类,支持资源回收。
同时,论坛主办方还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点点碳中和”平台自愿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会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实现会议碳中和。
“点点碳中和”平台基于一定的方法学和标准而设计,只需要将个人的相关行为参数输入到平台系统中,就能在线计算出大致的碳排放量,通过平台系统购买相应的碳信用并委托平台向碳信用注册登记系统申请减排量注销,从而抵消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完成碳中和闭环。
9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方面获悉,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有370人自愿注册参与碳中和,本场活动主办方中和了30093千克,参与方中和了1348千克。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目前,在国内大型活动包括会议的碳中和,正在逐步得到推广。
近日发布的《四川省社会活动碳中和研究报告(2021)》显示,截至今年7月,四川省已实施社会活动碳中和98场(次),抵消温室气体排放4828.91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100万人停驶小汽车1天产生的排放。
该报告还显示,相比线下造林,线上碳中和方式因其便捷性、短周期、低成本而受到市场热捧,碳中和正不断延伸到会议、展览、大数据中心、园区、景区、音乐会、婚礼等等场景中,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
据“点点碳中和”工作人员介绍,平台8月一共有14场碳中和活动,其中会议碳中和6场,其他场景碳中和8场。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