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汽车修理技师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精品论文]_第1页
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汽车修理技师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精品论文]_第2页
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汽车修理技师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精品论文]_第3页
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汽车修理技师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精品论文]_第4页
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汽车修理技师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精品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汽车修理技师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 要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切合实际的理念,结合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以期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培养复合型汽修人才。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思考1、工学结合的实施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

2、育模式,就是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或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利益:(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

3、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5)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的具体措施2.1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以前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实践重视不够,技能训练的时间很少,且安排不合理,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近几年我校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对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相应地在教学模

4、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1)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汽修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2)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校本课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3)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理论与实习课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周倒或轮倒制。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法”和“课题过关制”。2.2不断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工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实行工学结

5、合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在不断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我校不仅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汽车检测实训中心。自建成以来已经完成了11期汽车维修中级工的培训和5期汽车维修高级工的培训工作,通过率均达到学校的要求。(2)每年平均投入100多万元对实习设备进行补充和更新,增大校内实习实训容量。还组织实习教师和维修专业学生对20多台加工设备进行大、中修,以保持、恢复设备的良好状态。(3)挖掘潜力、提高实习设备利用率。一方面,调整实习教学的组织形式。对校内实习教学的班次进行了调

6、整,由原来的每天一班制改成两班或三班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星期天和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实习,避免了假期实习设备闲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设备的效能,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有效作业时间。2.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环境我们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一批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不仅满足了强化学生技能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1)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为使学生到企业实习更加顺利,也为防止工作中分工不清甚至出现推诿

7、现象,我校与有关企业都签订有协议书,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责任: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承担学生入厂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其中包括挑选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和我校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习学生进行厂纪厂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按照我校校外实习计划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提供学生饮食、住宿的基本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根据地域差别适当解决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负责在实习学生中选拔留厂就业人员等。校方的责任主要是:派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教育和实习指导;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制

8、定并实施生产实习计划;配合企业做好留厂就业实习学生的选拔工作。(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根据专业的不同,学生在校三年或四年,完成基本课题和复合作业两个训练阶段后,第四年或第五年到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企业生产进行技能的强化训练,最终达到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要求。为了保证实习教学的正常开展,我校采取了“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专人具体实施”的分层管理办法。我们在每个实习基地都建立了由校企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生产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生产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日常协调、管理工作;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人师傅

9、和带队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工作。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做到“六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定目标,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从而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迅速提升,收到了应有的训练效果。2.4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工学结合的指导教师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1)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让教师意识到参加培训进修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学校也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制订教师进修培

10、训计划和评估标准。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培养、选拔、引进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同时,对兼职教师注重进行高职教育理念以及教学能力的培训。(3)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在校企共享人才资源中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同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

11、研发与技术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中心,做到以科技服务密切校企关系。3、工学结合模式的问题与思考3.1工学结合所面临的问题(1)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不够统一。一方面学校大力提倡工学结合,认为它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不能客观定位自身的职业取向,眼高手低,认为自己干了与所学专业不符和的工作。更有甚者,家长依然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与学校、老师唱反调。在此情况下,工学结合难以推行。(2)展开工学结合的思路不够开阔。基于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方便学校管理、强调专业对口等问题的考虑,实习单位难以落实,这自然给工学结合的开展造

12、成较大的困难。(3)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许多学生没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缺乏质量意识和效益观念,没有稳定的职业追求和良好的心态;工作中急功近利。攀比收入,诚信度低。显然,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建立。3.2对现有问题的思考(1)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工学结合远非靠某一专业、某一部门努力能做好的,需要成立工学结合办公室,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架起系部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制定相关政策,在宏观上加以把握。(2)完善工学结合的相关制度。工学结合的实施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建立。(3)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责任感,在确保理论够用的前提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13、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4)改革人事制度。激励教师、企业专家积极参与教学计划修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与编写等方面的工作,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5)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利益。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寻求一种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感到受益的工学结合方式,保证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联系。4、结束通过工学合作,学校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实训条件得以改善,双师型师资队伍逐渐形成,就业工作得以推动和发展。学生熟悉和了解今后的就业岗位和个人发景,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做人和处事。企业也有机会储备高素质的人才

14、,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免去了人才难寻的困惑。当然,工学结合这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更好地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参考文献1工学结合由来.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z.2006-12-133高学强.关于高职院校在示范校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5)4王朝晖,刘刚凤.商务、旅游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5卷第1期5杨理连.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内涵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9卷第2期6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