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磊等-GCA&IGR:流-岩交换过程解译俯冲带中硫的迁移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在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等项目的资助下,李继磊副研究员、高俊研究员,与柏林自由大学Timm John教授、耶鲁大学Jay Ague教授等合作,对代表典型洋壳俯冲带——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含硫化物的变质沉积岩、变质基性岩(蓝片岩/榴辉岩)、高压蛇纹岩及其中的高压脉体进行了详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俯冲带内S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流体迁移特征。
他们首先解析了俯冲板片的S同位素(δ34S)信息。基于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各类岩石中硫化物的δ34S特点,收集了目前已报道的全球HP-UHP变质地体中硫化物原位δ34S数据,归纳出如下特点(图1):1)变质沉积岩的δ34S值在-33 ‰~ -6‰;2)变质基性岩的δ34S值在-4‰~+4‰;3)变质蛇纹岩的δ34S值在+2‰~+18‰。系统的数据表明,在俯冲板片高压变质过程中,俯冲岩石中的硫化物基本保留了其原岩δ34S特征,暗示在板片俯冲过程中并未发生明显的硫同位素分馏现象。他们的研究(IGR, 2021)为利用岩石δ34S值进行流体源区示踪的可行性提供了前提条件。
图1 全球高压-超高压地体中硫化物的δ34S分布范围。总体来看,变质沉积岩具有负的、变玄武岩具有零附近的、变质蛇纹岩具有正的δ34S值
为了解译俯冲带流体中S的迁移与再分配过程,他们对三个典型的榴辉岩/蓝片岩-蚀变带-脉体体系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图2)。
图2 用以解析俯冲带流体S迁移的三个典型的榴辉岩/蓝片岩-蚀变带-脉体样品
通过硫化物的微量元素(Co-Ni)分布图结合原位硫化物S同位素测试手段,脉体/蚀变带的黄铁矿微量元素值(尤其是Co)与δ34S同位素值展现出良好的协同变化特点,这一特征揭示了俯冲带中不同来源的多期流体作用(图3)。此外,研究发现了全球高压变质岩中迄今为止最重的δ34S值(+25‰,图3),暗示海水硫酸盐的δ34S信号可以被俯冲板片带入到地幔深度。由于目前尚未在典型洋壳高压变质岩中发现稳定于>1 GPa的硫酸盐矿物,所以少量海水硫酸盐的δ34S信号可能是通过硫化物的形式被携带到地幔深处。
图3 黄铁矿Co元素分布图及原位δ34S值揭示多期流体作用过程。本样品记录了全球高压变质岩中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δ34S值(约+25‰)
通过对榴辉岩/蓝片岩-蚀变带-脉体的细致研究,他们(GCA,2021)揭示出俯冲带深部两类性质不同的含S流体:
(1)富Fe的中硫逸度(fS2)流体。中fS2条件下黄铁矿-磁黄铁矿共存,富Fe的性质使磁黄铁矿比黄铁矿更稳定。该流体在流-岩交换过程中促使反应带中黄铁矿向磁黄铁矿的转化(图4a-图4c),在这个过程中总体S含量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S同位素交换依然显著。由于在流-岩交换过程中没有S的损失,富Fe中fS2流体有利于S迁移出俯冲板片以促进大规模俯冲带S循环。
(2)贫Fe的高fS2流体。高fS2条件下磁黄铁矿不稳定,该流体在流-岩交换过程中促使反应带中磁黄铁矿向黄铁矿转化,并伴随着反应带中黄铁矿的大量沉淀以及S同位素的显著交换(图4d-图4f)。由于在流-岩交换过程中有新的黄铁矿的结晶,流体中大量的S被锁固在流体通道两侧,因此贫Fe高fS2流体无法进行S的远距离迁移,不利于俯冲带S循环。
图4不同性质流体作用下流岩反应过程中S的迁移、交换、再分配示意图。左:富Fe的中fS2流体;右:贫Fe的高fS2流体
成果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俯冲带中高fS2流体并不利于S的长距离迁移,而中fS2流体才可能是S迁移出俯冲板片的主要方式”的新颖观点,改变了以往人们对这一过程的感性认识。本项工作为研究俯冲带流体作用下硫化物的转变、S的迁移与沉淀、S同位素交换等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天然样品实例,对理解俯冲带内S的释放或深俯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CA和专业期刊IGR。成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促会等项目资助。
1.李继磊, Schwarzenbach E M, John T, Ague J J, Tassara S, 高俊. Konecke B A. Subduction zone sulfur mobiliz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by intraslab fluid–rock interaction[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21, 297: 40-64. DOI: 10.1016/j.gca.2021.01.011.(原文链接)
2.李继磊, Klemd R, 黄高风, Ague J, 高俊. Unraveling slab δ34S compositions from in-situ sulfide δ34S studies of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J].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21, 63: 109-129. DOI: 10.1080/00206814.2020.1827305.(原文链接)
相关话题/交换 高压 过程 岩石 地球
吴子木等-JGR:伊朗高原东北部-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横向结构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伊朗高原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图1a),形成于特提斯域板块间的长期汇聚作用,特别是新生代新特提斯洋的闭合与紧随其后的阿拉伯-欧亚陆陆碰撞造成高原隆升。相比位于同一构造域、发育更为“成熟”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具有平均海拔低、初始碰撞晚、汇聚速率慢等特点,因此常被视为认识和探索俯冲-碰撞连续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王佳敏等-EPSL:喜马拉雅首次发现榴辉岩叠加超高温变质——对地球早期碰撞构造的启示
研究概要: 1. 首次报道喜马拉雅存在超高温变质作用(900–970 ℃),模拟了加厚酸性地壳(~60 km)和岩石圈减薄(<90 km)共同作用作为其热源的可能性。 2. 提出了碰撞初期形成冷的榴辉岩vs.成熟期由于地壳加厚而形成麻粒岩化榴辉岩的构造模式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郭顺等-JGR:彩色宝石揭秘造山带的脱碳方式和过程
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脱碳作用(碳源)和碳吸收作用(碳汇)共同制约着地球碳循环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碳吸收过程主要涉及大陆地壳的风化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风化作用等;脱碳过程则主要包括洋中脊火山活动、裂谷去气和岛弧环境的变质-岩浆活动以及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近年来,造山带的碳释放和迁移过程受到了国际学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徐德克等-GPC:全新世我国南北方存在500年准周期不同步的季风降水变化过程
近百年来我国季风区降水,正在经历由1970年代之前的“北涝南旱”过渡为1970年代之后的“南涝北旱”气候状态,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今的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演化格局,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黄天明等-GRL:水力压裂中地球化学过程精细刻画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使得页岩油气实现了经济有效的开采,这一颠覆性技术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美国2019年页岩气产量高达7160亿方),影响了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消除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担心(金之钧等,2020)。中国、英国、波兰等国拟大力开发页岩气,中国2019年的页岩气产量也突破了150亿方。然而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杨明等-GGR: 中国GSR岩石标准物质Lu、Hf含量及Hf同位素组成
近十多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快速发展,高精度Lu-Hf同位素测试变得简便和快捷,使得176Lu-176Hf同位素体系在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和环境科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和经典的热电离质谱仪(TIMS)一样,MC-ICP-MS的质谱测试也依赖于化学分离后样品的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尧中华等-JGR:磁重联和偶极化过程驱动木星的晨爆和极光注入现象
木星上拥有太阳系中最强的极光现象,其紫外极光图片提供了诸多丰富的特征。事实上,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木星的首批极光观测中,人们就发现了巨大的极光增强区域。根据极光形态和发生位置等特征,该现象被命名为木星极光晨爆(Auroral Dawn Storm)。虽然木星晨爆事件被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其物理机制依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李鑫等-EPSL:峨眉山古地幔柱改造岩石圈对青藏高原东南向深部弱物质流阻挡作用的大地电磁证据
作为物质向外逃逸的主要出口,夹持于四川盆地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既是检验和理解陆内岩石圈变形机制的理想“窗口”,也是探索高原侧向生长过程、研究高原与邻区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图1)。GPS和地质研究均表明藏东浅部物质正围绕东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运动,但人们对高原深部物质的变形和运移机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苏本勋等-CMP: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矿物-粒间熔流体反应
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是研究幔源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对该类型岩体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也引领了这些领域的科学前沿。这类岩体赋含有丰富的铬铁矿、铂族元素、钒钛磁铁矿等矿床资源,其中的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储量占全球资源总量的70%。尽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贺可洋等-QSR:长江下游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导致水稻驯化过程延长
农业起源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学术界对野生植物被驯化成作物的过程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例如对于农作物是快速驯化还是缓慢驯化的,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观点认为农作物驯化是一个快速过程,200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但越来越多的西亚小麦、大麦和中美洲玉米植物考古学证据显示,农作物驯化开始于约1万多年前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