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使用
内容提要: 2009年10月27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表明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愈加受到重视。本文从建立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意义、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建立部队官兵心理档案应该遵循的原则、官兵心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等方面对如何建立好部队官兵的心理档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理档案 建立 管理 使用
心理档案,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部队官兵肩负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特殊的使命,严格的训练,严明的纪律,艰苦的环境,封闭的管理使广大官兵的身心长期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高于普通人群,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10月27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部队建设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作为服务部队、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实际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推动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目前,从科研院所到基层部队,都在围绕军人心理教育与心理训练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本文试就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使用的相关问题作一初浅探讨。
一、建立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意义
(一)建立部队官兵心理档案有利于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官兵素质是军队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志,是我军履行职能、完成各项任务的决定性因素。”①军人的全面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在军人素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身体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其他素质就难以真正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东西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军人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心理矛盾和冲突更加剧烈。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长,也对军人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军人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习研究军人心理学,可以更好地认识军人的心理状况,摸清给军人带来的迷惘、失落、孤独、焦虑、抑郁、烦恼等情绪困扰的症结,提供培养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消除军人认识上的误区,从而为我军培养“四有”新人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服务。
(二)建立心理档案是军队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全面培养人、塑造人、真正在提高官兵素质上下功夫、见成效”。②这是新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随着时代不断变迁,部队官兵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道德水准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观念和模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善于借鉴和利用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心理测验工具,对官兵的个性、气质、人际关系、意志品质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根据测试所得的各项数据指标,对官兵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归类、评价,整理成档案形式。建立较详细的心理档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实效性,使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时代感。
(三)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发现官兵的心理异常。广大官兵的身心长期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特殊的使命.严格的训练.严明的纪律,艰苦的环境,封闭的管理.使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高于普通人群。外军对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军人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美国对现役的527名波斯湾参战老兵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症状测验分数较高,更易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较多的神经症症状。在执行特殊军事任务时,在疲劳、睡眠剥夺、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军人的心情、警觉性影响其风险倾向,导致冲动性增加。我军大多数军人心理状况是良好的,但不排除少数官兵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处于心理疾病的边缘,是潜在的心理疾病患者,有的甚至处于心理疾病状态。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官兵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对心理健康状况的筛查和诊断,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的官兵。针对不同情况,来制定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方案,疏导和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保证官兵的心理健康,对于部队的安全稳定和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官兵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档案的建立可为官兵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进行自我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依据。官兵在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中,对“心理自我”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意志品质、能力倾向等心理特征。在实际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就可以针对自身心理状况的优势与不足,主动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真正实现心理教育的“自助”目的。
二、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心理学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因素,早期生活经验,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因此,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档案设计除了严格遵循档案的基本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遵循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在官兵心理档案的内容选择上,主要应涉及官兵的个人简要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心理状况。其中,以心理状况为主要内容,以个人简要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为有效补充。个人简要情况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应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入伍时间、军人类别、部职别、婚姻状况、个人爱好、特长、成长过程、学习情况、训练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家庭成员情况主要应包括:与本人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职业、职务、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和氛围、疾病史等。心理状况是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心理特征。包括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运用个性测验的一些方法,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掌握官兵的性格特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信度较高、效度较好的性格测验,艾森克人格测验(EPQ)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等人编制的一种有效的人格测试工具,对分析人格的特质或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等诸多领域。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通过对人的各种生活情景、行为事件进行观察、测验,并对所得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因素分析法,将人的个性抽取出16种基本特征或称16种个性因素,这16种个性因素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则可反映出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人格,该量表由于其信度、效度高,实施简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心理健康状况。可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O)、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官兵实施心理测量,因为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是目前国内外运用较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这个量表在高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量表让测试者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维度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DS)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并能相当直观地反映出抑郁者的主观感受;焦虑自评量表(SAS)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方法,都与抑郁处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用于评定被试的主观感受,从而从而了解官兵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各项身心症状指标。
(三)意志品质测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意志水平是随着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而不断发展的。意志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军队生活的特殊性,也在塑造着军人所特有的意志特点。军人意志品质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意志品质测评主要是对官兵的自觉性、自制力、果断性、坚毅性等意志品质进行评定,该项评定可借助于意志品质问卷量表进行。
(四)心理咨询记录。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官兵,应记录每次咨询的日期、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措施及效果等。
三、官兵心理档案的建立的原则
(一)保密性原则。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卫生心理学会《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对心理档案的保密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对其病人或者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病例予以保密”。③出于对官兵隐私权最人可能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部队官兵心理档案工作必须首先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应当健全和完善部队心理健康档案有关制度。
(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掌握部队官兵心理发展事实的基本保证,该原则要求搜集到的资料必须符合事实利准确可靠,没有搜集者的主观臆测、成见和缺乏事实根据的评价。这就要求在建立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有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对心理现象的把握要依据客观实际;尽可能地选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进行心理测评,在测评中药严格遵循其操作程序;对心理测量的结果要科学解释,客观描述问题,慎重做出结论。
(三)系统性原则。指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通过多种方法多角度、多方位收集服务对象的各种有效信息,测评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保证前后测试结果一致,保证所收集的资料完整和有序,这样才有可能进行长期系统地追逐研究,解释官兵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四)适用性原则。建立部队官兵心理档案是一项工作量大、牵涉面广、技术要求高的工作,要花掉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坚持适用性原则,就是要在建立官兵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力求以现有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一是要精心筛选心理档案的内容。多侧面全方位地收集反映官兵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的详尽资料,同时对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精心筛选。二是
建档和应用的计算机化。各种测评工具和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包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投入和时间成本,提高对结果解释的精确性和科学化。三是进行团体测验。四是选择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的测评工具。五是分类建档。
四、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部队官兵心理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与辅导功能。
(一)健全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心理档案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有序,必须制定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工作制度。部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保守秘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官兵心理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对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供阅、保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落实责任措施。
第二,保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只要是官兵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官兵心理健康发展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同时,当官兵的现状危及其个人身心安全、生命安全或其他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时,其个人心理档案资料允许向有关组织提供。
第三,查阅原则。官兵的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或查阅,只有处于科学研究和帮助官兵的需要时,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查阅手续,并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阅、批注、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专业人员和相关官兵的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官兵对自己的心理档案有知情权,官兵要求查看自己的档案室,管理人员要满足其要求,并对档案内容给与科学的解释,帮助官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
第四,重点预防和测试制度。要保证有心理问题官兵的状况随时得到关注和监控,对特殊个体实行重点预防和监测。
(二)定期更新内容。心理档案室一个动态档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档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其功能。应不断优化心理档案的更新机制,部队官兵心理档案不是一次性的心理调查结果的历史记录,官兵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往往不能反应其现时的心理实际。为此,要对建立的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其心理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档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补充或完善,平时要根据对有心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