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评教”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_教育理论论文.doc
对高校“学评教”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_教育理论论文
对高校“学评教”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_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学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已被各高校广泛采用。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运作中,由于本身评价体系的不科学及运行机制的缺陷使得其没有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学评教”中存在问题给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增加“学评教”的效度和信度。
关键词:学评教;考核;对策
1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反映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办学声誉的好坏。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已逐渐为多数高校所采用。开展“学评教”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愿望,便于教师了解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反馈教育教学存在不足,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吸收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调节、完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实施“学评教”制度,是让最有权力评价教学工作的学生公开发表对教师及学校管理的意见和看法,这使教师和管理部门更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即客户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教师与教育教学部门坦然面对每个学生,必须不断进取,持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评教”帮助教师和教育教学部门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与建设的方向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必然更有成效。国内外“学评教”的实践证明,与行政领导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相比,科学的“学评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且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事实却并非如此,某高校教务办老师的抱怨:“学评教开展这么多年来,是年年搞,年年不讨好,老师不理解,学生不重视”。为什么一个旨在通过学生监督以促使教师改进授课质量的制度却处处碰壁?问的的症结在哪里?这是我们不能不认真面对的事。
2目前“学评教”存在的问题
“学评教”经历多次变革与完善,评价方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加先进,更符合现实的需要,参与对象从少数学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到多数学生参与的机读卡调查,现在已发展为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系统下的网上“学评教”。但其存在的问题却未改变。
2.1“学评教”评价体系值得商榷
上表为某学院的“学评教”评价内容,每项满分为0.5分,分为5、4、3、2、1不同的分值。不同的科目都使用同一标准,这就难免使得评分上有偏差。譬如第三项符合大纲要求,学生基本不可能了解每一章节的具体大纲,就更无从说起是否符合。还有第七项,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对于数学课等适宜板书的科目若强调此法就不太适宜,因为老师的一步步的演绎推算才能让学生领悟推理的过程,若是大量用多媒体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少学校目前的指标体系偏重教师的主导性,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比较具体化。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知识、阅历、能力水平的不对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调控者,多数学生很难就教师的授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录、讲授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提供的材料是否完备等问题提出客观、科学、系统的看法,因此评价只能停留于表面。既然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发展目标决定教师的发展目标,那么就要从学生素质发展出发,经过科学论证,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这应是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一大导向。
2.2学生对“学评教”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客观公正对待
在与学生的座谈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把“学评教”活动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他们参与意识不强,操作过于随意,匆忙了事,这是认识和态度问题,并不能靠简单的技术解决了的,这势必影响到学生评教结果的公正性,也是教师对“学评教”最为反感和不满之处。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可能由于态度、认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使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受主观情绪影响 如果上课过程中,老师曾让你难堪过,或要求过严,没有满足某种愿望。而其他教师遇同样事却放学生一马,难免学生将主观情绪带入“学评教”工作中,势必对该老师打分有偏颇。而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和兴趣影响和对学科的兴趣会影响其对教师的评价。若学生热爱某学科,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听得懂,学有所获,就容易对教师持肯定态度;相反,若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又不认真听课,学不到东西,自然容易对教师持否定态度。另外,因为“学评教”在学期中间进行,部分学生对成绩与“学评教”挂钩的猜疑,有可能因为害怕给教师的评价过低会造成自己成绩降低,也不假思索给与高分。
2.3对评价结果缺乏科学地分析和有效利用
有些学校不顾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队,将评价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张榜公布,这样做很容易伤害那些没有公正、客观评价老师的自尊心,引起教师对“学评教”的极大反感和抵触心理。对结果的处理仅仅是算术加减,而不是科学分析。若出现一位老师两门课高分,而一门课分数极低,也不分析原因。对只带一门课和三、四门课的也是统一对待,没有考虑反馈信息粗化一些学校在评价后,只给教师一个总分,对于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怎么改进没有一个书面的实施建议,他们并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有的高校对“学评教”统计结果的利用十分有限。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除了依据“学评教”统计数据进行名次排列外,其它似乎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了。没有在大学教学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导向、调控、激励、诊断、服务等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改进“学评教”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对评教的态度
从实践来看,“学评教”在具体操作环节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宣传不力,“学评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评教结果很少向学生反馈,影响了学生参与“学评教”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和管理人员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评价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摒弃个人偏见,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地对教师做出评价。在“学评教”活动的组织上,教学管理部门要引导宣传,对评价的质量要加强监控。在评教之前,要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评价的要求及细则,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评教不是无原则地吹捧,更不是对教师不满的释放。“学评教”是与教师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和沟通,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直接受益的是自己,这也是参与教学管理,行使手中监督权力的一种形式,是一项有的益活动。从而使学生认真对待评教活动。 3.2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评教”的认同度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能够全面地评价反映对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而且设计的内容、问卷要清楚、易懂,同时要便于操作、利于学生完成。具体“学评教”的评价内容应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进行:(1)教学价值,即通过教学学生是否在知识、技能、情感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2)教学风格,指教师教学中是否展现被学生所接受和欣赏的风格。(3)教学组织,指教师是否用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安排教学材料,有条理,重点突出。(4)积极个性,指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5)教学热情,指教师对自己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的热爱。(6)学识水平,指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另外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做法,增加关于课程评价的指标。如教材的选择是否合适;教材的难度;教材质量;课程的长度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比是否适当;先行课程的教学效果对该课程理解和掌握的影响程度。如在评价指标中设计“教师讲课中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兴趣”、“听了这门课后,你的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了这门课后你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知识结构方面是否有变化”等等。这些评价内容,能使学生能够从学习者的角度,给出更真实的评价,给出的评价不是价值判断,好坏、高低,而是更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教学反思有很重要的价值。由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授课特色,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不同的学科标准。最好在实施评价内容时能征询广大教师对评价体系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评教”的信度。
3.3对评价结果的合理分析和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一是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二是为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计算总分时,应剔除全部学生评价总分中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一定比例,然后对剩余区域分数取平均值。所有项目除打分外,最好学生可填写对该门课程以及任课程教师文字性的意见或建议。对那些教学评价结果一直居于学校、系科之前,也说明了这些教师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学生公认的,应进行教学观摩,作为学习的榜样,共同进步。对于“学评教”反映较差的教师,应帮助教师查找“病因”,分析症结。使自身原因还是外在客观原因,不能简单的一份数高低来论,从而最终达到使被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哪些学评教差,教学上不能胜任的个别教师应考虑调离教学岗位。通过分析学生评教各项目全校平均分,就可以了解学校整个教学状况,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投资、加强监督与管理。
3.4明确评价的目的,发挥其应有功能
诚然,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因素很多,管理者应明确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可能仅仅靠学生就可正确评价这一观点。鉴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学生评价能力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 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有限的, 还不能完全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因此,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经常开展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以提高评价的信度。如果评价结果仅被作为管理者手中操纵的武器,教师则是反对的。如果评价不以对教师的奖惩为目的,必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