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质量调查 4
初三语文质量调查本试卷分为第I卷(基础题)、第II卷(综合题)和第III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基础题 共1大题 共26分)一.(本大题共12小题,1—8小题每题2分,9、11小题每题2分,10、12小题每题3分,共2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哺育(bǔ) 劣势(lüè) 拈轻怕重(niān)B. 符合(fǔ) 笨拙(zhuō) 讳莫如深(huì)C. 湖泊(pō) 剽悍(biāo) 不无裨益(bì)D. 矩形(jǔ) 气氛(fēn) 鳞次栉比(zhì)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部署 迁徒 循序渐进 流连忘反B. 惋惜 秘诀 挺而走险 销声匿迹C. 殉职 葱茏 世外桃源 应接不暇D. 锤练 枢纽 出类拔萃 错落有致3. 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马虎、不讲究)B. 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同行人招手。(形容女子姿态美好)C. 尽管物理、人事,自古难全,可是总希望人能够长久而健康地生活着。(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规律)D.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好消息、幸福的信息)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这里的民俗艺术。② 如果没有 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③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 ,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A. 参观 体味 反思 B. 观赏 体味 反省C. 参观 体验 反省 D. 观赏 体验 反思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科学事业的繁荣固然离不开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定经济社会关系的产物: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它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为基础的。没有坚实的经济力量和高度的文化、教育水平,就不会有科学技术的繁荣。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以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离开了科学技术的推动,经济社会就会萎缩,社会发展就会缓慢。在这里 。A. 我们看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与科学事业发展的辩正关系B. 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事业繁荣与文化、教育水平的辩证关系C. 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力量、文化、教育水平的辩证关系D. 我们看到了科学工作者创造性劳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6.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投资环境的好处,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C. 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D. 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7. 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B. 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铁骑驰聘在无边的草原。C. 明明有流水,却听不到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D. 太阳出来了,小溪边的那座竹楼,窗子打开了。绿茵茵的窗口,闪出一点红,火苗似的。8.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它啄食着,丢弃着,又望望窗外,像是和我感到同样的烦恼。(普希金《囚徒》)诗句塑造了一个身遭禁锢而渴望自由的雏鹰形象。B.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君子于役》)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之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抒发了亟盼丈夫归来的感情。C.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诗句写的是秋天傍晚时分的乡村景色。在淡雅、含蓄的笔墨中,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D.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碾”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9—10题。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9. 贾雨村坐堂时提取人犯,“详加审问”,主要是为了( )A. 弄清案件真相,便于公平断案。 B. 显示新任知府的威严和派头。C. 拖延时间,便于见风使舵。 D. 虚张声势,掩人耳目。10. 对贾雨村充发门子的举动所表现的性格特点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知恩图报 B. 阴险毒辣 C. 媚上欺下 D. 自私冷漠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11—12题。①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②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③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④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⑤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1. 对文中画线句子中“中国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所有中国人 B.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C. 指广大人民 D. 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12.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文中被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 ③—⑤段从驳斥对方的论点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C.“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极其简练地勾画出三种形象,三种脸谱,语言充满嘲讽意味。D. 文章语言尖锐泼辣,富有战斗性。第II卷(综合题 共3大题 共44分)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22分) 将诗词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 (10分)13.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4.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15.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16. 骊山回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张养浩《山皮羊·骊山怀古》)17. 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8—22题。(12分)[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①,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②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注释:① 币:帛类织物。古代曾以帛为货币,故今人才有“钱币”的名称。② 二三子:你们这些人。18.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① 亲戚畔之( )② 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19.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2分) 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20. 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21. 乙文中与甲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有相同表达效果的句子是:(2分) 22. ① 甲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② 乙文中,孟子讲“大王”的故事的目的是: 。(2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野菊花》一文,回答23—26题。野菊花① 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② 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③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④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⑤ 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⑥ 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⑦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斗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⑧ 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垄。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⑨ 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⑩ 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23. (1)第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2分) (2)野菊花使作者“心灵久久震颤”,请概括野菊花的总体特征。(四个字)(2分) 24. 文中野菊花象征了什么?(4分) 25. 第④、⑤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4分) 26.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加以品析。(4分)句子: 品析: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27. 参照加点的文字,改写画线部分,使之构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3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了什么。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 28. 将下面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个字。(3分)大约32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此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生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高等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比喻句① □□□□□□□□□□□□比喻句② □□□□□□□□□□□□第III卷(作文题 共1大题 共50分)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9. 作文(50分)题目:节日提示:一年中有很多个节日。春节,充满着迎新的喜庆;清明节,寄托着对故人的哀思;中秋节,洋溢着团圆的欢乐;国庆节,让我们感受伟大祖国的日益强盛;母亲节,送给妈妈的一份温馨与祝福;感恩节,使我们懂得了感激与报答……要求:①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 可自拟副标题;③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 请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试题答案】第I卷(共26分)一.(26分)第1—8小题,每题2分1. D 2. C 3. B 4. B 5. C 6. D 7. B 8. C第9、11小题,每题2分,第10、12小题,每题3分。9. D 10. B 11. B 12. B第Ⅱ卷(共44分)二.(22分)13.(2分)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每句1分,的错漏不给分)14.(2分)砌成此恨无重数 为谁流下潇湘去(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5.(2分)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6.(2分)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7.(2分)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18.(2分)①畔通叛 背叛②担忧19.(2分)固国/不以/山溪之
文档评论(0)